HOME > 投資者關係 > 經營方針 > 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3.22

to Japanese page
to English page

(1) 方針

集團設有風險管理委員會,受董事會直接管轄,負責定期調查業務活動中的潛在風險、識別重大風險並加強相應管理體制。委員會由集團CFO擔任主席,對全公司的風險進行集中管理。委員會的使命是設計出相關制度,用於分析評估各類風險對業務的影響程度、發生頻次等,討論高風險因素的應對措施,繼而做到事先防範和事後迅速解決。此外亦負責向董事會報告重大風險,以及向應對風險涉及的各個部門提供具體支持。

(2) 特定風險

從有價證券報告書內載列的業務現況、經理現況等相關事項中,識別出若干會嚴重影響集團經營業績、財務狀況等表現的重大風險,在此列舉主要內容如下。文中述及的未來相關事項均為集團截至本文件提交當日的推斷結果。並且,以下內容並未涵蓋所有風險,未來仍有可能遭遇截至本文件提交當日未能預見或未能識別為重大風險的風險影響。此外,「風險內容及對集團的影響」一欄中未載明為「已顯現影響」的風險項目均尚未轉為顯性,而轉變的時點及可能性目前均不確定。

風險項目風險及其影響集團主要舉措

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大型傳染病等疫情的全球蔓延風險

  • 在類似於新冠肺炎的大型傳染病等全球性疫情發生時,爲防止集團及合作企業的員工感染和疫情擴散,可能會導致商品生產、店內商品供應出現困難。
  •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的蔓延,導致生產工廠停工、物流延遲、門店縮短營業時間等,對集團所有業務均已顯現不利影響。
  • 以風險管理委員會設立的全公司緊急對策總部爲中心,基於專家建議及醫學依據制定防疫措施,在集團全體員工中貫徹實施,並在包括門店在內的集團所有辦公及營業場所實施防疫措施。
  • 合作工廠方面,向工廠提供爲防止病毒擴散而加強衛生管理措施、被迫停工時向工人發放補償等相關指導方針。
  • 爲降低集團內部的感染風險,持續推進針對員工及其家人、同住人員的疫苗接種工作。

管理人員相關風險

由董事長兼CEO柳井正率領的集團管理團隊成員,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發揮重要作用。倘若該等行政人員未能妥善履行職責,或者未能留住能夠勝任此類重要職責的人才,可能會對集團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 集團旗下的各業務分部,會制定在決策及業務執行上不依賴於特定的管理人才、而是基於團隊合作的管理及執行制度。
  • 各業務分部的管理層亦會自行培養未來繼任的管理人才。
  • 集團始終積極任用具備全球視野的管理人才,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努力建立能將任用的人才培養成管理者的制度。

國家風險及國際形勢相關風險

集團各業務分部所銷售的商品,大多產自於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各國等地。同時,集團也在積極拓展海外業務,不斷提高海外業務在集團綜合銷售淨額中所佔比重。
因此, 生產商品或開展業務的國家地區若發生政治或經濟形勢變化、恐怖襲擊或戰爭等導致的治安惡化及社會動亂、法律制度或稅收制度變更、地震及風災水害等大型自然災害等,可能會對集團的商品生產、供應及銷售系統造成不利影響。例如,韓國的抵制日貨運動、香港的動盪政治形勢等,均已對當地業績造成巨大影響。

  • 集團不僅將生產基地分散於多個國家地區,亦透過在主要生產基地設立生產管理辦公室、建立能夠迅速獲知當地形勢並作出應對的體系等舉措,不斷建設能夠靈活應對國際形勢變化的供應鏈。
  • 集團旗下各公司的總部亦已部署會計以及稅務、法務等領域的專家,努力建立能在風險發生時迅速採取妥善應對措施及開展溝通的體系。
  • 對於特定國家地區的國家間衝突及民族情緒惡化,我們作爲一家全球性企業,致力於貢獻力量,幫助解決各個業務所在國家地區的社會問題,實現與當地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共存共榮。

環境相關風險

  • 若集團在溫室氣體減排、改用可再生能源等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方面表現遲緩,或者未能合理實施降低廢棄物排放、循環利用資源、管理化學物質等措施,可能會導致社會對集團品牌的信賴度下降。
  • 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增多,以商品供應系統爲首,業務全線均有可能遭受不利影響。
  • 爲降低對氣候變化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包括商品從生產到廢棄的全過程在內,集團採取相關措施,控制並減少所有業務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措施的推進過程中,集團尊重基於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制訂的長期目標(《巴黎協定》)中的205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並公佈了集團自身的具體目標, 致力開展旨在達成該等目標的相關行動。
  • 依據集團的「環境方針」,以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爲中心,圍繞「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能源效率」、「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及提高資源效率」、「管理化學物質」五大重點領域,繼續制定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並加以執行。
  • 2021年6月,公司對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建議表示認同,開始採取措施符合TCFD的披露要求。

大型災害風險

集團銷售商品的生產工廠、銷售門店及地區總部辦公室所在地區發生地震、颱風、火山噴發、火災、風災、水災、爆炸、建筑倒塌等大型災害時,可能會對商品供應體系、銷售體系及經營管理體系造成不利影響。

我們致力於以風險管理委員會爲中心,預先制定在發生或可能發生大型地震及其他大型災害時的緊急對策總部應急指揮體系,建立旨在保障顧客、員工及相關人員安全、降低經營資源損失、防範繼發災害、及早恢復業務的體系基礎設施,同時預先部署分散於不同地點的恢復中心,編制危機管理手冊,並且設立相關制度,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運用上述手冊等。

資源管理及原材料採購相關風險

出於災害、氣候變化或其他原因,集團各業務分部銷售商品所用原材料(棉花、羊絨、羽絨等)的足量採購可能會出現困難或遭遇價格大幅上漲。該等風險轉爲顯性時,可能會對集團的商品供應系統及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與多間值得信賴的供應商訂立原材料採購協議,建立起在特定的原材料方面不依賴於特定的供應商並且能以合理價格完成採購的機制。

資訊安全風險

  • 若發生顧客數據(包括個人數據)、商業機密等機密資料的泄露或丟失,可能需要採取恢復相關數據、賠償損失等應對措施,並且可能會對集團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以及導致顧客信賴度下降。
  • 若當地行政機構裁定集團違反歐洲個人資訊保護規則(GDPR)等限制個人資訊在不同國家地區之間傳播的法律規定,並要求集團繳納高額罰金,可能會對集團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並且可能導致顧客對集團的信賴度下降。
  • 爲達至全面管理機密數據,在負責集團總體事務的CSO(首席安全官)指揮下,設立資訊安全室,並與各業務所在國家地區的IT部門及法務部門攜手合作。
  • 預想外部攻擊、內部違紀及事故等各類事件,並在各業務部門內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業務流程評估、外包業務夥伴評估、規章制度的制定及標準化及其他定期培訓及宣傳活動等,從而構建並強化適當的機密資訊(尤其是顧客的個人資訊)管理體系。

知識產權相關風險

  • 對於在包括商品管理、門店營運、電子商貿網站在內的所有領域內使用的最新技術以及集團商品涉及的知識產權等權利,可能會無法取得相關權利所有人的使用許可,進而導致上述技術的使用或商品供應遇到困難。
  • 上述技術及商品若對他人的知識產權構成侵害,可能會導致集團應要求支付高額的損失賠償及許可費用,進而對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 若集團自主研發的商品遭到第三方仿造並以低價銷售,可能會對集團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 集團設有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不僅負責調查商品研發及技術引入等涉及的侵權問題,亦會對集團內部員工開展知識產權相關的培訓及宣傳活動,努力預防知識產權侵害事件的發生。
  • 集團在開發新技術期間便會積極主張相關權利。此外,集團亦會密切關注目前及未來的業務所在國家地區,與當地的法務部門合作,聯合當地的律師事務所及政府機構,主動收集仿製品侵權等相關資訊。
  • 若識別出實際發生或潛在的侵權風險,將會配合當地的法務部門及律師事務所,迅速探討包括採取法律行動在內的處理措施。

人權相關風險

  • 若集團及其供應鏈發生勞動環境及安全衛生狀況惡劣、人權侵害行爲等問題,尤其是存在強制勞動及僱用童工、職場騷擾、歧視行爲等嚴重侵害當事人人權的行爲等,可能會導致顧客及業務夥伴對集團的信賴度下降,進而對集團的商品供應銷售體系造成不利影響。
  • 以歐美爲首的多個國家地區已加強對供應鏈人權保障的監管或已制訂相關法規,可能會對集團商品的生產、運輸、銷售體系造成不利影響。
  • 對於集團業務供應鏈上的所有從業員,無論其服務於集團抑或業務夥伴,一律尊重彼等的基本人權,保證彼等的身心健康及安心安全,這是集團最重要的責任,並基於這一考量制定相應的供應鏈方針。
  • 透過制定人權準則、開展操守準則培訓、設立供員工使用的熱線電話、定期審查等措施,防止人權侵害行爲的發生。
  • 以可持續發展部門爲中心,透過監督合作工廠的勞動環境、設立供合作工廠員工使用的熱線電話等措施,努力維護和改進合理的勞動環境。原材料方面,同樣遵循國際標準,持續推進相關工作,採購確認在生產過程中合理保障人權及勞動環境的原材料。
  • 今後將在所有國家地區建立及至原材料層級的可追溯系統,逐步建設出能由集團內部確定供應鏈上所有環節均不存在人權及勞動環境問題的體系。與此同時,亦將充分利用第三方認證,客觀檢視人權及勞動環境的保障狀況。
  • 若發生涉及人權侵害的事件,除了將由人權委員會開展調查討論外,亦會着手整頓相關制度,安撫受害者的情緒。

業務夥伴引發風險

  • 集團存在與商品的設計、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涉及的所有業務夥伴相關的各類風險。
  • 集團可能會因價值觀及理念無法獲得業務夥伴認同,致使經營效率低下;可能會因無法收回全部應收賬款,而對業績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可能會在無意間與反社會勢力發生業務往來,或者有業務夥伴發生違法行爲。若上述風險轉爲顯性,可能會導致顧客及社會對集團的信賴度下降。
  • 此外,例如在運輸物流業者負責運輸運送商品或者倉儲業者負責存放商品時,可能會因災害或人爲行爲導致商品遺失、損壞、失竊、出於業務夥伴或當地法律原因而無法取回商品,等等。
  • 集團旗下各公司爲防止與不當的業務夥伴建立業務關係,會在與新的業務夥伴建立往來初期視需要開展授信或信用調查。
  • 爲與全體業務夥伴建立正當的業務關係,集團制定了「業務夥伴行爲準則」,僅與充分理解準則內容並予以遵守的業務夥伴開展業務往來。
  • 爲應對與運輸物流業者、倉儲業者相關的業務風險,集團正在建設一套制度,爲各業務分部安排物流代表,時刻與合作的運輸物流業者、倉儲業者保持溝通,在商品的運輸、存放發生問題時立刻向當地經營部門及全球物流總部報告,迅速討論應對措施並予以實施。

減值風險

因業務環境變化等導致盈利能力低下時,可能會錄得有形固定資產及使用權資產等項目的減值虧損。

  • 應用減值會計,及時判斷減值徵兆,及早掌握虧損門店的出現情況,開展適當的會計處理。
  • 瞭解此類門店盈利能力低下的實際原因,制定根本性的收益改善計劃並加以實施。

外匯風險

  • 集團旗下的各項業務會從海外生產工廠輸入大部分商品,在各國家地區的貨幣兌換結算貨幣的匯率發生急劇波動,可能會對各國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 集團會根據現有業務持有以多種不同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該等貨幣兌換作爲集團功能性貨幣的日圓的匯率波動,可能會導致集團的損益發生大幅波動。
  • 爲緩解外匯環境劇烈波動的影響,各國家地區的業務分部會依據預計採購量,簽訂遠期外匯合約。對此涉及的對沖比率及期間等具體的對沖方針方面,會基於是否有助於財務安全性的立場,由公司董事會討論批准。
  • 金融資產計價貨幣的妥當性亦交由公司董事會討論。

經營環境變化引發風險

集團業務所在國家地區的惡劣天氣、消費趨勢變化等經營環境變化,可能會導致商品銷量下降、庫存過剩,並對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在集團業務所在的各個國家地區建立相應制度,適時、及時地收集顧客所需商品的相關資訊,適當轉化爲相應商品,足量生產並銷售,同時盡力靈活應對經營環境的變化。

回至頁首


資料由天滙財經提供 免責聲明